智能配电网发展需十大关键技术发布时间: 2024-02-02 来源:运营管理领域

  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灵活互动、绿色环保是智能配电网的发展目标。那么,怎么样才可以满足这些目标呢?支撑和实现智能配电网发展目标有十大关键技术。

  主动配电网的概念是国际大电网会议在2008年提出的,意思是采用主动控制和主动管理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和客户双向负荷的模式、具有灵活拓扑结构的公用配电网。与传统技术相比,主动配电网规划技术具有柔性的技术标准、集中的管理模式和灵活的网路结构。

  在智能配电网中,设备是关键的硬件设施。这项技术主要使用在于电力设备,使设备具备了状态感知和信息传输的功能,如智能状态传感器、智能电子化互感器等。智能配电装备的设计应是一体化的,具有性能可靠、功能模块化、接口标准化的特点,因此,智能配电装备是集采集、控制和保护多功能为一体的集成装备。

  智能化的设备都具有通信功能,这就需要有通信与信息支撑平台,它对智能配电网

  这项技术能够让配电网具有自我预防、自我修复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随着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接入,以及配网规模的逐步扩大,配电网的复杂程度不断加大,无自学习、自适应能力的传统配电网已经没办法适应如此复杂的情况,而只有会自学习、自适应,才能满足智能配电网的要求,实现事故前风险消除和自我免疫。

  配电网能量调度指的是通过对配电网中电能的生产、输送和分配进行监控和管理,以实现配电网能量平衡,保证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配电网长期存在“大马拉小车”的情况,负荷率低、无功消耗多、线路损耗大,因此就需要智能配电网能效管理技术。智能配电网能效管理是指通过对客户的用电设备、微网接入设备等进行统一管理和用电信息的采集,制定用电政策,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能效管控技术能有效地平抑负荷曲线,减少电网投资,达到节能降损的目的。

  这项技术是利用智能量测、高效控制、高速通信、储能等技术,能实现电网与客户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的实时互动。

  在真实配电网中,有很多数据体量大、结构较为复杂、测算困难,建立数学模型也存在不精确的问题,这就需要采用真型系统或物理设备模拟,建立配电网数模仿线分布式电源并网与微电网技术

  未来的配电网将接纳大量的分布式能源,需要分布式电源并网与微电网技术。分布式电源具有间隙性,它们的大规模接入,会给配电网带来一系列问题,如电能质量上的问题、孤岛效应问题、可靠性与稳定性问题以及配电网适应性问题,这也促使配电网的现存技术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客户终端用能结构与服务需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智能配电网消纳间隙能源由被动变为主动,做到配网自我组织参与消纳,达到全网最优协调。

  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有三点:第一,电动汽车充电将导致负荷增长,大量无序充电会加剧电网负荷峰谷差,加重电力系统负担。第二,客户用电行为和充电时间与空间分布的不确定性、随机性等特征将加大电网控制难度。第三,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属于非线性负荷,大量的电力电子设备并网将产生一定的谐波,引起电能质量上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研究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

  1月22日,由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组织编写的《2023年度增量配电发展研究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对外发布。《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在国家批复的五批次459个增量配电试点中,329个试点完成规划编制,359个试点完成业主优选,256个试点确定供电范围,227个试点取得电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福建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202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的通报,其中提到,2023年全省完成老旧小区供配电设施升级改造133个、智能电表更换578.3万只,新建成40个“零计划停电示范区”,完成服务分布式光伏接入5.6万户、338.9万千瓦;新建改造农村配电网台区2724个,新建成电

  安徽省安庆高新区山口片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110kV石门变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项目概况安庆高新区山口片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110kV石门变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采购项目的潜在磋商响应人应在安徽大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安庆市宜秀区置地栢悦中心1708室)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4年2月5日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提交响应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安庆高新区山口片增量配电业

  近日,海门110千伏滨江变10千伏三南166线因居民锯树碰线发生故障跳闸,馈线自动化(FA)随即启动,9时18分00秒,完成故障区域判定、故障区域隔离,非故障区域恢复送电。近1000户居民避免了停电。“以前出现故障时,从调度员通知查线到抢修人员全线寻找故障点,通常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故障定位。”国网

  “过流Ⅲ段定值545安/0.8秒,重合闸25秒,所有定值项与定值单核对一致,保护定值下装成功。”12月5日上午,国网吐鲁番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配网调控中心)李超群同现场配电自动化运维人员核对保护定值下装结果,本次FTU断路器保护定值成功“一键式”下装,标志着吐鲁番配网数字化转型实现“新突

  最近,盐城供电公司设备部按照“终端全覆盖、营配全交互、业务全上线”的要求,结合配网云主站,组织并且开展融合终端可用率专项整改工作,目前已完成18403台融合终端交互调试,可用率达84.3%,实现了在配电云主站对台区配变数据实时精准监测,有力地提高了公司融合终端应用效率。我们大家都知道,配电网连接千家

  北京:逐步推动首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取得新突破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

  近日,北京市立足于推动中长期首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研究印发了《关于逐步推动首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取得新突破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突出将首都高水平发展放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考量,加强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突出“五子”联动服务和融

  宁夏银川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重点推进智能配电网与微网技术等的攻关与成果转化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8月10日,银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银川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征集时间:2023-08-1009:00至2023-09-0817:00。文件提出,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和先进适用研发技术应用。在基础前沿技术方面,聚焦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储能、氢能

  国网天津经研院:QC成果荣获2023年电力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三等奖

  8月23日,中国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发布2023年电力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评审结果,国网天津经研院规划评审中心“双碳先锋”QC小组报送的《降低380伏多点并网分布式电源服务时间》成果,获得2023年电力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三等奖,是近年来经研院QC小组活动取得的最佳成绩。2022年以来,天津地区分布式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分布式电源可接入容量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公开发布。明确测算区域电网范围,准备计算数据。其中计算数据至少应包括区域内220-35千伏公用变电站、公用配电变压器、10kV公用线路(以下简称各级设备)的额定容量(运行限值)、近一年负载数据等规定

  7月25日,10千伏国能中船绿洲光伏电站按照江苏南京供电公司分布式电源并网调度业务服务指南,顺利完成并网调试验收。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该电站并网后日发电量约1.37万千瓦时,大多数都用在公司制作,企业平均每天可节省电费支出约9000元。7月中旬,南京供电公司发布分布式电源并网调度业务服务指南,为分布式电

  国网天津经研院:双碳先锋QC小组《降低380伏多点并网分布式电源服务时间》成果顺利发布

  7月7日,国网天津经研院规划评审中心“双碳先锋”QC小组成员赴成都参加2023年全国电力行业质量管理小组培训暨成果交流,顺利完成《降低380伏多点并网分布式电源服务时间》成果发布。发布会上,“双碳先锋”QC小组紧紧围绕《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精神、《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等文件要求,从选择课题、

  继中标“中国电信广东公司分布式电源(DPS)设备框架采购项目”之后,近日,明德源能再次以100%全标的份额独家中标“中国电信河北公司2023年机房分布式电源设备采购项目”。能够在“中国电信河北公司2023年机房分布式电源设备集中采购项目”中成功中标,再次体现了明德源能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产品研发

  江西:重点加强分布式电源、储能接入影响研究 多渠道解决省内电源调峰问题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展部副主任叶菁在6月2日于江西南昌召开的推进电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介绍了江西省新能源发展情况及省电力公司采取了哪些措施服务好新能源发展,其中提到定期组织并且开展新能源消纳能力分析,重点加强分布式电源、储能接入影响研究,配合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