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tyapp下载


管理会计与未来财务案例深度解读(下):以通用电气、太平洋财险、国家电网为例发布时间: 2024-01-06 来源:jntyapp下载

  数字时代,数据成为企业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而财务部门是天然的数据掌控者。然而,任何没有分析、理解和沟通过的数据都不是知识,不具备价值,管理会计可以释放数据的价值,更好地支持业务经营和战略决策。 管理会计意味着财务部门不再是“账房先生”,而是肩负数据收集和整理的重任,并凭借数据中获取的洞察,结合人工智能、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如区块链)为企业创造更具战略性的价值。 为此,财资君整理了各大名企管理会计的案例汇总,本文为管理会计与未来财务案例汇总系列第二篇。

  保险天生就是大数据,数据已成为保险公司估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针对客户、数据的会计制度都没有建立起来。网络公司的常见指标,如AU、ARPU、客均合同、NPS、客均价值等,在整套会计话语体系里面都是完全缺位的。自1384年第一份现代意义上的保单诞生以来,保险的发展就与数据统计的发展、数据处理方法的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记录更完善,实时的、海量的、多维度的数据更容易获得,这一些数据合理、充分的运用,必将促进费率厘定、保险营销、保险核保、保险理赔等环节的优化提升。

  通过业财分析平台,推动业财融合。保险公司依据保单建立起一个大数据的跟单系统,每一个保单从生成到赔付,都有完整的数据平台。通过一系列业财系统建设,打通业财两类数据壁垒,融合业务、财务、战略三大流程,运用大数据OLAP引擎,实现12个维度固定报表和31个维度灵活报表秒级响应,反映各层级机构保单级数据多维经营结果,实现成本预期管理和资源市场化动态配置。

  从成本地图出发,改善作业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上,太平洋财险2017年通过业财一体化系统建设,从使用性质、品牌、车价、代理点、渠道、车龄、等分赔付等31个维度对作业成本项目进行责任单位的无限细分。保单成本率分解成累计近30个费用颗粒度,并从成本地图出发,看看各项成本来源是什么,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占比分别是多少,从中挖掘出能更加进一步节省本金的地方,改善作业成本管理。

  竞争全面加剧,全方位财务筹划将成为竞争策略或战略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价值在新时代中将进一步凸显。全面预算、标准成本、责任会计、行为会计、平衡记分卡、战略管理会计、本量利分析、ABM/ABC等管理会计大量运用势在必行。

  国家电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简称“国网上海电力”)财务创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益财务管理,包括实施“预算全国产精益管控、资产全寿命精益管理、资金全流量精益运作、风险全方位精益防控”四项行动,以及“资源精准灵活配置能力、价值稳健有效创造能力、资金安全高效保障能力、风险实时协同防控能力”四个能力的全面提升。二是智慧财务运营,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技术、区块链”五项技术探讨研究应用,“预算向精准转变、控本向事前转变、服务向智能转变、财资向立体转变、业财向融合转变、发展向生态转变”六个模式转型升级。

  逐步实现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应用,促进企业数据应用从“小”向“大”转变,逐步提升财务管控的高度、广度及深度,促进数据的高效处理。“国网上海电力”通过构建大数据资源池、升级大数据分析手段、探索大数据分析方式的三个步骤,分步实现从小数据走向大数据。具体来说,通过汇集电价、资金、税务、预算等数据形成庞大的财务数据资源池,夯实财务业务数据基础,升级财务报表分析工具,建设财务数据App,实现数据精准定位,直观展示数据关联分析,让数据易用好查。开展物资供应链金融分析和创新应用,深度挖掘电网企业拥有海量的供应链数据,使数据金矿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发展动力。构建项目和资产全周期动态的IRR模型,将网状的电网拓扑结构转化为财务视角的竖状结构,打开业财融合的新视角。

  通过高效的流程引擎,支持更多的流程控制,增加流程中的智能自动处理环节,适度实现流程从“稳健”向“敏捷”转变,进一步促进流程的高效运转。“国网上海电力”通过“先系统化,再自动化,最后智能化”的三步策略迈向人工智能。具体来说,开展基于端到端流程的优化分析,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和现有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中的断点,建设全口径成本费用储备库。将预算申报的财务语言转化成业务语言,把预算申报的时点从静态转化成动态,使业财融合流程系统化。探索财智共享机器人的应用,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领先算法,构建业务数据模型,进行智能评估、日常管理、风险管控,将结算、决算规则常态化、自动化、日常化,有效缓解年底结算、决算工作所承受的压力。全面防范风险,探索建设智能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系统,将项目可研评价系统规则系统化、专家化,项目可研评审工作逐步智能化和高效化。

  为企业经营中的实物变动、凭证流动等打上“物联”标签,实现互联方式从“数联”向“物联”转变,进一步促进业财的高效互联。应用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可视化和移动化。可视化方面,“国网上海电力” 正在尝试RFID技术在物资财务和资产管理上的应用,将物资、工程资产进行全过程的关联,试点应用“业务凭据电子化”功能。移动化方面,主要是通过短信平台、二维码技术应用和探索移动签批等进行移动互联,实现信息共享高效。

  推动以智慧云方式开展财务信息化建设,积极保障集中部署工作,实现信息管理从“本地”向“云端”转变,进一步促进系统高效运行。智慧财务就是要借鉴云思维,建立基于智慧云的人才教育培训、保障机制,以及基于智慧云的功能共建,具体包括全口径穿透式账龄分析、项目全过程报表管理、往来账目催收催缴、电子发票查重等。

  探索业财集成信息的分布式同步记账应用场景与实现方式,实现信息记录由“集中”向“分布”转变,推动数据透明化及安全性稳步提升,进一步促进信息的高效记录。区块链技术有去中心化、数据防篡改、智能合约等特征,它将提升业财信息的一致性和高效性。目前,“国网上海电力”已经在探索分布式能源交易、电表端到端交易、供应链金融、电动车充电结算等重点场景的应用。通过这一些技术在财务管理领域的探索和应用,使财务管理模式转变成为智慧财务运营可能。以AI技术促进自动化、智慧化会计精益核算,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夯实业财信息基础,强化业财信息集成,最终实现财务信息管理向系统化、智能化、智慧化转型。

  通用电气(GE)全球运营亚太区运营中心两年前就开始尝试应用机器人技术(RPA),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随技术的不断迭代,很多新的财务和会计工作不断被催生出来,机器人、人工智能不会从财务的手中抢走工作,它们只会帮助财务把工作做得更好。数字化协助整合各类数据。很多企业在谈财务数据时都处于孤岛效应中,彼此隔绝。过去的数字与未来的数据彼此不相连,这就促使我们一定要要打破孤岛效应。GE全球运营亚太区运营中心支持GE全球的业务部门,要做到这一点,运营中心必须要了解不一样的行业(包括健康、航天、能源等)的ERP、流程、标准,甚至是不同的数据库、不同的数据定义。这就需要非常好的数据战略,通过数字化、集中化、智能化,把关键数据用合理的方式融合在一起。数字化促进数据运营。制定交易流程、准备报告数据、确保这一些数据能被业务部门理解,运营的种种工作都很耗时费力,因此引进数字化技术很有必要。GE已经进行了几年的机器人自动化试点,其展现了数据的威力。在未来,不单单是重复性的工作,还有一些决策工作都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解决。当机器学习能力更普及,企业就能更深入了解客户的行为以及客户行为的深层原因。有了这一些信息之后,机器就能学习、协助人们进行决策、分析。 大数据、RPA/IPA、Bots、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已影响到每一家公司,促使财务工作重心从交易、报告转向战略、计划与分析、控制等。怎么样应对数字化转型调整:第一,明确企业的数据战略;第二,勇于尝试新技术,如RPA;第三,注重团队培养,数字化转型不能只依赖IT团队和外部的咨询公司,要将业务部门,比如供应团队、客户团队、工艺团队等加入进来,让员工先行先想,确认功能和流程的认知和洞察,再去利用技术实现落实。

  加财资君(微信号:treasury-westlake)即可进财会社群与大咖交流更多相关联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