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企业管理会计应用情况调研报告发布时间: 2023-12-11 来源:jntyapp下载
2014年开始推广管理会计,八年过去,管理会计的推广成效增么样呢?我国的企业主体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
我们组织了问卷调查,项目组通过向企业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或财务有关人员发放调查问卷、现场访谈等方式,获得管理会计应用的真实的情况,包括受访人员对企业整体管理会计应用环境要素的评价、受访人士自身对管理会计的理解、企业对常见管理会计工具的实际应用情况、管理会计工作开展对企业自身发展所做的贡献、企业管理会计运行主要存在的问题等。项目组成员对课题框架进行了多次沟通与研讨、对调查问卷进行了设计与完善、通过多种方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问卷调研,共收回270份有效问卷,现将调研结果进行初步整理与汇总。
新一代的浙江民营企业家具有更加开放的企业管理理念、具备比较好的学历水平,也更加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当然,具体的管理会计环境在不同规模企业中有一定的差异,而且,如果与合资企业、独资企业相比较,还是有一定差距。
高管团队的财务背景情况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中还是具有较大的差异。在小微企业,高管团队具有财务背景的比重显然小于中型企业、大规模的公司,在微型企业中,45% 的企业高管团队中没有人具有财务背景,而在 1000 人以上企业中,该比例仅为 3%。
在企业财务有关人员持有证书情况去看,企业持有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师等传统会计证书的比重远大于初级、中级、高级管理会计师或CMA 等国际财经类证书的比重,在非公有制企业中 47% 的企业没有专门的管理会计持证人员,而非非公有制企业中,该比例为 22%。
从受访人员管理会计相关工具的认知情况去看, 在15 个常见管理会计工具中,达到或接近“非常了解”的仅有业绩评价系统、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薪酬计划, 其他的管理会计工具的认知情况仅限于“有些了解”, 未达到非常了解的程度,不能清晰掌握管理会计工具发挥的价值、适合使用的范围和局限性。其中,经营预算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一个管理会计工具,其次是薪酬计划、资本预算、业绩评价系统,而价值链分析、转移定价、平衡计分卡、作业成本法、本量利分析、责任会计等认知情况较差,受访者对本量利分析、转移定价这两个指标“没听过”的人数较多。可见,企业对管理会计工具认知比较粗,重视计划(预算)和评价(绩效与薪酬),而具体运营过程中使用的管理会计工具认知情况较差。
在内部管理制度方面,有大约30-40% 的企业“有完备的管理制度,日常经营各部门按照制度来管理”, 其中 50-100 人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情况最好,达到79%。也有一部分企业“日常经营的管理制度薄弱,主要负责人依赖潜意识和经验来管理决策”,此现状在 50 人以下的小企业尤其突出(占比 40%)。也就是说, 当企业规模小的时候,更多的是依赖负责人的经验来管理,制度薄弱,而当规模稍大一点的时候,开始重视制度建设,制度相对完善,但企业规模再进一步增加时,原先的管理制度又不太适应企业规模的扩大,反而制度薄弱的比例又有所增加。
企业领导人对待内部管理创新的态度方面,不同性质企业对待管理创新的态度有一些略微的差别,合资企业更加重视管理创新(占比97%),非公有制企业、国有企业重视管理创新的比重约为 80%。
从企业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沟通情况看,非公有制企业沟通情况良好或较好的比重为83%,而非非公有制企业比重为 90%。
企业管理会计有关部门或岗位设置方面,非公有制企业中设立独立管理会计部门的比例是49.3%,而非非公有制企业独立设置管理会计部门的比例是 56%。这个比例比早前其他研究结果中的比例都要高,说明最近几年,随着一系列的管理会计推广活动,企业慢慢地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所以设立管理会计部门比例增加。也有些企业虽然没有独立管理会计科室,但在相关职能部门设置管理会计或决策分析岗位,或者有独立的财务管理科室提供财务分析方面的支持,这个比重在非公有制企业是36%,而非非公有制企业是 44%。整体看来,非公有制企业有 5% 的比例没有管理会计有关部门也没有管理会计相关岗位。
在管理会计制度方面,非公有制企业中51.6% 的企业有较为详细的管理会计活动制度,有 40% 的非公有制企业有较为笼统的管理会计制度,有约 10% 的企业没有管理会计制度。
对待管理会计学科的态度方面,约有25% 的企业认为“管理会计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 约 45% 的企业认为“管理会计不单纯是财务部门单独的责任,而是企业整体的任务”。说明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管理会计没有正确的认识。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组织管理活动的基础。调研显示,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在不同规模企业差异较大,其中信息化水平“强”和“较强”的比重在 50 人以下的企业中仅占 45%,而在 1000 人以上的企业中该比例上升到 93%。信息化水平为“一般”或“弱”的比重在 50 人以下企业的比重为 54%,也就是说,在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中,信息化水平较差,不能非常容易满足决策的需求。
本次调研选择了涉及企业战略与预算、成本管理、短期与长期决策、绩效评价与风险管控等方面25 个常见的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情况。研究之后发现,总体上看,合资企业对各个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频率都好于其他性质的企业,其次是独资企业在大部分的管理会计工具使用方面都好于非公有制企业,而国有企业对各个管理会计工具应用的得分都是最低的。从所有管理会计工具使用频率综合得分来看,合资企业对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频率最高,得分为3.9,接近常常使用。其次是独资企业, 分值为 3.6,非公有制企业为 3.5,国有企业仅有 3.3。说明合资企业更看重对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根据每个管理会计工具的总体平均分值来看,全面预算、关键绩效指标的使用频次最高,分值为4(常常使用)。其次,滚动预算、项目管理、资本成本分析、全面质量管理也有较高的使用频率,接近于常常使用。而战略地图、风险矩阵敏感性分析、边际分析应用比较少。
在战略与预算方面,全面预算是使用频次最高的管理会计工具,接近于“常常使用”。在具体预算方法的选择方面,滚动预算相对而言比较受到青睐。战略地图使用频次最低,价值链分析工具、零基预算、作业预算也都未达到“常常使用”的标准。
在成本管理方面,合资企业对目标成本、变动成本法、标杆管理、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等工具的使用频次都接近于“常常使用”。非公有制企业除目标成本法、标准成本法较常使用(还未达到常常使用)以外,其他工具使用频次较低。相对而言,国有企业对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频次是最低的。
在短期与长期决策方面,短期经营决策工具的使用频次普遍较低,都未达到“常常使用”的程度,相对而言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对本量利分析、敏感性分析、边际分析方面的使用频次明显高于非公有制企业和国有企业。在长期决策方面,项目管理和资本成本分析的使用频次较高,贴现现金流分析使用频次较低。
在绩效评价与风险管理方面,关键绩效指标(KPI)的使用,是所有管理会计工具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其次是“全面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频次也比较高。风险管理工具中,除合资企业对“风险清单”工具的使用频率较高以外,民营、国有、独资企业对风险管理工具的使用频率都比较低。
对每种管理会计工具使用的效果分析是难以取得有效的数据的,所以,本次调研对企业在采购及成本管理方面、销售及盈利能力方面、综合竞争力方面,通过受访者结合所在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或者相关经验数据,对相关正向描述的符合程度进行判断,并通过得分综合体现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效果。
在采购与成本管理方面,合资企业在原材料的数量、采购价格、仓储成本、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控制、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成效是最好的,其次是非公有制企业,相对最差的是国有企业。
在销售与盈利能力方面,合资企业在关注市场行情报价、响应客户的真实需求、注重新产品开发及有效获得新客户方面的成效是最好的,特别是在“重视开发新产品或服务” 方面,合资企业的得分最高。而独资企业在盈利能力、收入增长率、市场占有率方面得分相比来说较高。非公有制企业也比较重视市场、客户、新产品的研发,但与合资企业相比有一定差距。在响应顾客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方面,国有企业相对表现较差。
在综合竞争能力方面,合资企业在顾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方面成效最好,独资企业在产品竞争优势方面表现较好,非公有制企业和国有企业相对较差,国有企业的员工满意度得分最低。
总体来看,由于合资企业对管理会计的应用频率较高,对各种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较为普遍,所以合资企业在管理会计的成效方面也最显著。相反,国有企业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场景范围、频率相对较少,而最终的成效也是最差的。足以显示,管理会计在改善企业管理、提升公司运营效果方面确实有着非常明显的成效。
研究多个方面数据显示,61.62% 的受访者认为,“管理会计人才缺乏”是最要紧的麻烦,也就是说,管理会计面临着“人才荒”,这是制约管理会计推广与应用的主要瓶颈。其次,一半以上受访者认为,“企业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不够深入”同样是需要突出解决的问题,有些企业对管理会计工具只是粗浅地应用,未达到深度的业财融合,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或者作用不突出。另外,约45% 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认知不够、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会计是一个系统,涉及企业管理的每个方面,更多地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尤其需要高层的重视,若企业高层不够重视,是很难推动管理会计的深入实施的。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和公认的问题,除此之外,也存在管理会计体系尚未建立、管理会计应用场景范围小、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脱节以及信息化支撑不够等方面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受访者认为,要推广管理会计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企业管理的人转变管理理念,并重视管理会计应用;尽快培养用得上的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尽快布局智能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