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tyapp下载


换电再受宠滴滴与宁德时代联姻瞄上网约车“波及”家用车?发布时间: 2024-07-02 来源:jntyapp下载

  其实换电与充电之争,从一开始就存在。现在的问题是:两大巨头下场,会带来点什么不一样的东西呢?

  要了解这一些行业巨头们的合作,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看它们的官方通告。

  这里的技术优势,说的主要是宁德时代;运营能力,说的主要是滴滴。宁德时代提供电池,滴滴提供庞大换电需求,这是双方合作的基础。

  这个也很好理解,滴滴本来就是出行公司,至于乘用车,滴滴和宁德时代暂时还没多么强的影响力。

  简单来说就是,一起建设更多的换电站,推广更多的换电车型。这里的更多车型,主要指的就是滴滴的那些营运车辆。

  双方在一起之后,宁德时代将会推出一些更适合换电的电池,滴滴将与汽车厂商合作,推出一些定制的、适合换电的车型。而双方共建的换电站,前期也主要以服务滴滴运营车辆为主。

  除此之外,双方合作的重点,应该是电池的标准化,因为换电模式本身就有很多挑战,它们不太可能同时开发多种规格的换电电池。

  宁德时代在2023年3月份量产的巧克力换电块就是这种思路,最好能够降低电池包之间的差异,促进标准统一。

  它们不是没有成为C端或者控制C端的心,但宁德时代很难说服这么多的汽车厂商都采用自己的标准,距离实际的用户也相当遥远。

  反观滴滴,在折腾几年之后也在2023年8月28日宣布将智能电动汽车项目转手给小鹏汽车。

  说白了,这两大巨头,暂时还只能吃B端的红利,双方的合作通告中也说得很明确:从网约车入手。

  网约车,说得正式一点,它属于公共出行市场的一部分,具有用户基数大、补能频次高、时效性要求强的特点,是换电服务最容易铺开的领域。

  原因很简单,换电的初衷就是提高补能效率,而出租车、网约车司机,比普通用户更在乎充电速度和便利程度。

  因此,双方合作的短期目的,应该是共同制定一种电池标准,然后让这个标准在滴滴的服务网络中快速落地,它们暂时还顾不上普通的C端用户。

  换电模式推广的核心障碍之一就是电池标准不统一,宁德时代很难说服汽车厂商去全力支持换电,原因有三:

  首先,电池包的外轮廓边界受限于车身结构,每个厂家的车身结构都不一样,故而电池包的尺寸存在差异。

  其次,电池包的容量会影响到空间、成本、安全、性能等等,每个厂家的电池包的容量不一样,尺寸因而也会存在不小的差异。

  第三,考虑到碰撞安全的要求,对于碰撞后的传力路径,每个厂家运用的安全策略是不一样的,电池包所应用的结构设计也不一样,电池包与车身的连接关系也不一样。

  但如果宁德时代跟滴滴联手就不一样了,滴滴对旗下的运营车辆有着比较强的掌控能力,而且,因为是运营车辆的缘故,对于车辆的性能等要求并不会特别高。

  宁德时代要的是“标准”,能形成全行业的标准最好,暂时形不成的话,先在网约车市场中推广也可以。要知道,中国的网约车市场规模2022年就已经突破了4000亿元。

  滴滴要的是更大的行业话语权,标准越统一,经营成本就越低,就越容易掌握主导权。

  所有的合作,都会遇到权力、责任、义务如何划分等问题,宁德时代和滴滴也不例外。

  国内运营换电网络最成熟的应该是蔚来汽车,但其它换电运营企业是否能达到蔚来的水平呢?

  目前来看还线月,曹操出行旗下换电车型在行驶过程中疑似电池包脱落,而为其提供服务的,是吉利旗下的“易易互联”。

  此外,2023年7月,四川成都一辆新能源电动汽车行驶途中电池包突然脱落,原因则是换电站在适配新车型电池安装调试过程中工作人员人工调试操作疏忽所致。

  宁德时代是B端和C端都想要,但滴滴的着眼点还是在B端,那么双方在共同制定换电标准时,能否协商一致,这一点还有待观察。

  滴滴和宁德时代也不例外,双方一同开发统一规格的换电电池,会降低网约车的购车成本。

  双方共同建设专用的换电网络,也会减少网约车司机的用车成本,长期合作之后,换电的成本也有一定的可能大幅下降。

  除此之外,宁德时代与滴滴合作的换电站,与蔚来有一个不同之处,那就是:它并不太在乎“客流”。

  它的主要用户就是特定的网约车司机,因此在选址、运营方面的成本都会比较低,蔚来的换电站需要尽可能靠近用户,但对于滴滴的网约车而言,这不算是特别刚性的需求。

  滴滴在国内网约车市场上一家独大,但也不是没有挑战,减少相关成本,留住网约车司机,提升他们的收入,是滴滴必须要做的。

  对于网约车司机来说,换电模式的加入也使他们有了更多的补能可行性。但选择换电还是充电,它涉及到多个因素。

  目前,大多数新能源网约车都是通过充电来补充能量的。充电的优点是成本相比来说较低,而且随技术的进步,充电时间已经大大缩短。

  首先,充电桩的分布和数量可能不够充足,尤其在某些地区和时间段,司机在大多数情况下要花费大量时间排队等待充电;其次,充电成本也在一直上升,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充电费用可能会更高。

  基于换电模式,网约车司机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电池的更换,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此外,换电模式下的车辆运营效率和收入可能会更高。

  其次,也是因为换电站的建设成本高,所以注定它的数量会远低于充电站,而如果离网约车司机距离过远的话,可能也会影响到司机使用的积极性。

  对于网约车司机来说,如果他们更注重成本和便利性,那么充电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但如果他们更注重时间和效率,那么换电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当然,这个选择也会随着充电和换电技术、基础基建设施的发展、有关政策的调整而变化。

  2023年12月份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白准确地提出,2024年将支持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的发展,抓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

  解读一下就是:政策层面认可换电模式的优越性和存在的必要性,同时认为换电模式适合率先在公共领域车辆上推行。

  首先,通过与滴滴这样的网约车巨头合作,宁德时代能够迅速扩展换电站的布局,利用滴滴庞大的车辆和用户基础,实现规模经济。随着换电站点的增加,换电服务的便利性和可靠性将得到提升,从而吸引更加多的乘用车用户。

  其次,它可以慢慢地培养用户习惯,让用户知道原来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充电,还能换电,而且通过在网约车领域的大规模的应用之后,能增加用户对于换电的优势的认知;网约车的换电模式推广之后,用户对换电模式安全性、便利性的担忧也会逐渐褪去,他们对能换电的家用车的认可度也会提升。

  此外,宁德时代与滴滴的合作可能会引起政府对换电模式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包括出台有关政策促进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提供优惠措施来鼓励换电模式的发展。

  别的不说,目前国内新能源主流品牌中,除了蔚来,没有谁把换电当作主要的补能方式。

  现阶段充电的便利性不及换电,但主流厂商都在疯狂扩充充电站、充电桩,不少品牌在买车时就赠送私桩,很多城市在新一轮规划中,已经要求停车场建设中必须有特殊的比例的充电车位,这些动作,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用户在补能方面的焦虑。

  除此之外,比亚迪特斯拉、华为等主流厂商还在不断推动电池车身一体化,这一个动作,也是换电模式的天敌。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早年手机市场的发展历史,早期的手机也是电量不够用,人们往往贴身携带多块电池,用“换电”而不是“充电”来解决手机的续航焦虑。但现在,不可拆卸电池早就慢慢的变成了主流,这种技术,套用汽车圈的名词,应该叫做“机身电池一体化”。

  换电模式的确是一种不错的补能思路,但就目前来说,宁德时代和滴滴这种巨头级的合作,也仅仅是让它更容易在公共出行市场更容易普及了而已,还处于起步阶段。那么,你看好换电模式在2024年的发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