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tyapp下载
为了更好地维护和传承平凉市非物质文明遗产,市文明广电和旅游局统筹全市非物质文明遗产资源,打造了崆峒古镇“平凉市非物质文明遗产一条街”,坐落崆峒古镇西南环路两边,东起小小动物园东侧牌坊,西至崆峒书画院西侧牌坊。现在已入驻10个展馆,包含“平凉市戏剧博物馆”“杨凯面塑展馆”“王霞花馍展馆”“赵娟剪纸艺术馆”“吴建国泥塑展馆”“古法蓝染非遗文创造业室”“甫友木艺根雕艺术馆”“国品红莲刺绣馆”“安口窑村庄作业研讨中心”“平凉市围棋文明展馆”和“平凉原创本乡音乐创造基地”。展馆现场展现非遗产品、加工售卖等让游客深度体会互动,让非遗真实“活”起来。
平凉本乡原创音乐基地坐落崆峒古镇西南侧非物质文明遗产一条街,成立于2022年6月,它是由平凉老一辈音乐家、音乐作业者、音乐爱好者一起组成的一支音乐创造、民歌收拾、歌曲演唱团队。首要进行搜集、收拾本乡音乐和新声代歌曲的创造。将搜集到的本乡音乐在基地进行展现,让游客能听到平凉本乡音乐,了解平凉人文特征,一起对本乡音乐进行再创造,音乐风格包含平凉民歌、平凉小调、平凉流行歌曲等。约请到了我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平凉市文明馆原事务馆长柳树,崆峒区博物馆原馆长张文举,平凉本乡歌曲创造人马湘平、文博,平凉市青年作曲家陶志鑫等教师参与民族音乐、民族歌曲、传统音乐的创造。由平凉市崆峒区音乐家协会担任安排施行,平凉市三宝文明传媒公司担任项目执行。
柳树,党员,原平凉区域群艺馆事务馆长、支部书记、副研讨员。我国风俗学会会员,我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我国社会音乐研讨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原甘肃省音协榜首、二届理事,第二届平凉区域文联委员,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先后从事专业文艺团体音乐作业20余年,从事非遗民间音乐研讨作业50多年。
有《平凉风俗》专著面世。荣获平凉闻名风俗文明专家称谓。还有《平凉小曲子戏剧种志》《泾渭花儿研讨》《平凉民歌集萃》专著出版发行。《平凉民歌集萃》一书于2022年2月11日入围我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花奖。
张文举,生于1956.6月,1971年参与作业,曾任原平凉市秦剧团器乐演奏员,文明馆群众文明辅导员,崆峒区博物馆馆长,区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区政协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第十二届政协常委,我国博物馆学会会员,崆峒学研讨会理事。
积极参与当地严重节庆公益表演活动,先后参与了中心三台热情广场栏目表演,陕甘非物质文明遗产展演,全省文明当地音乐竞赛。先后撰写了《崆峒山腾空塔考辨》《“平凉会盟”和会盟坛》《崆峒山老君楼“八十一化图”的由来及价值》《天圣铜钟与崆峒山腾空塔》等专业性文章30余篇,其间四篇被省级和国家级学术刊物宣布,为宣扬平凉宣扬崆峒文明起到了相应的效果。曾获平凉市底层文明先进作业者,甘肃省文明遗产维护作业者先进个人。
马湘平,回族,现年68岁,现为世界华人音乐家协会会员,我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平凉市音乐家协会理事,崆峒区音乐家协会参谋。自幼热爱音乐,勤学苦练民族音乐的经典曲目,研习劫夫、王玉西的作曲技法,为乡村文艺宣扬队创造以乡村体裁为主的歌曲、表演唱、小歌舞等方式的著作一百余件。2008年退休后,创造的著作以民族风格为主,西北风味求浓,花儿情调求奇,回族体裁求新。
已在全国报刊杂志宣布著作四十件,获奖二十余次。其间《秀丽我国》香港获金奖,庐山获金奖;《最美的愿望》香港获金奖;《我与你》马来西亚获金奖;《城镇女书记》北京获铜奖,平凉获铜奖;《莲花台》华亭获银奖;《崆峒红叶》平凉获铜奖;《陇东泉流日夜流》崆峒区获银奖;《色俩目赞》平凉获银奖。
陶志鑫,男,汉族,党员,1986年6月出生于甘肃省崇信县。甘肃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平凉市青年联合会常委,平凉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平凉市崆峒区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近年来,屡次参与省、市文艺表演,担任独唱、朗读艺人和演奏员;常期致力于音乐创造作业,多部著作在省市原创歌曲大赛中获奖,并荣获第五届、第六届平凉市崆峒文艺奖一等奖,泾河文艺奖一等奖。接连多年被评为“平凉市先进文艺作业者”。代表著作:《我在崆峒等你》《陇头歌》《不到崆峒不知道》《我们的旱码头》《有一个当地情深意长》《盛世传奇续前缘》等。
本文为汹涌号作者或组织在汹涌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组织观念,不代表汹涌新闻的观念或态度,汹涌新闻仅供给信息发布渠道。请求汹涌号请用电脑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