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数智化革命”呈现三方面显著特征发布时间: 2024-08-05 来源:移动互联领域

  央广网上海6月26日消息(记者 黄昂瑾)6月26日,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海)正式开幕。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MWC主舞台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当前,人类社会正迈入以信息为主导、信息和能量深层次地融合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即“数智化革命”,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呈现三方面显著特征。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MWC主舞台发表主题演讲。(中国移动供图/央广网发)

  一是数、算、智成为“新引擎”。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来自于科学技术创新的突破和普及。当今时代,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算力成为新基础能源,AI成为新生产工具,共同构成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深度实现飞跃发展,为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力。

  二是实、虚、软催生“新产业”。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长期以来,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结合,在推动产业创新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成为新的“关键变量”,和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深层次地融合,产生“1+1+13”的化学反应,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改造升级,催生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起的产业,拓展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孕育巨大发展空间。

  三是“互联网+”“5G+”“AI+”开辟“新路径”。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生产方式的变革。从十多年前开启的“互联网+”、到五年前开启的“5G+”,信息技术逐步融入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为生产方式的数智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通用AI取得实质性进展,正从科技前沿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AI”向“AI+”迈进。“互联网+”“5G+”“AI+”的梯次升级、持续发展,将带来超大规模定制化、柔性制造等新型生产方式,重塑组织形态、经济形态、社会形态,促进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杨杰指出,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信息通信业发挥着经济社会转型赋能者、科学技术创新突破引领者、基础设施演进推动者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当前,信息通信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行业,既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也是形成其他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杨杰介绍,站在“数智化革命”深入发展的崭新阶段,中国移动将大力推进“三个计划”,即“AI+”行动计划、“BASIC6”科创计划、“两个新型”升级计划,通过持续推动全方位、系统性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贡献更强移动力量。

  推进“AI+”行动计划,中国移动将推进“AI+原生应用”,全面升级、重塑公众产品服务,在汇聚社会全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各领域专业相关知识,推出医疗、教育、娱乐等方向的AI智能体,打造有智慧、有温度、有特色的信息服务。同时,构建涵盖智能算力、MaaS(模型即服务)平台、行业大模型、产品应用的AI+DICT服务体系,助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进“AI+新兴技术”,发挥AI赋能别的技术创新的“元技术”作用,依托其在知识整合、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洞察在传统研发技术中难以发现的规律,加速算力网络、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演进升级,不断激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潜能。推进“AI+未来产业”,联合产业伙伴,一同推动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运动智能的协同发展、交叉渗透,加速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新业态成熟,让AI具备更强大的认知力、判断力、创造力,更好满足经济社会未来发展需要。

  全面推进“BASIC6”科创计划,一方面,中国移动将持续强化前沿创新。面向信息科技前沿和产业共性需求,强化算网大脑、多模态大模型、隐私计算、内生安全等关键研发技术,一体推进5G和6G演进,加快新型网络架构、通感算一体等技术突破,增强原始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中国移动将持续强化融合创新。深化和科研机构、高校、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产学研用协同,设立一批校企联合研究院和产业研究院,推进BASIC6技术在标准路线、体系架构等方面的协同互促,带动AR/VR、工业互联网、元宇宙等信息技术交叉融合领域的创新发展,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全面推进“两个新型”升级计划,一方面,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向空天地一体化演进,促进航空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与地面网络深层次地融合;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向通智超量一体化演进,打造多元泛在、绿色低碳的智算集群,强化超算、量算等社会算力并网;加快数据基础设施向感知、传送、存储、处理一体化演进,构建支撑数据要素高效流通的数联网(DSSN),赋能海量、多维数据的安全交易和深度运用。另一方面,推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升级。推动5G-A、三维空间导航等技术在文旅、物流、应急等低空经济领域应用,创新车路协同、无人驾驶等车联网解决方案,打造智能家居、工业视觉检测等视联网产品,不断开拓信息服务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