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PCMA精选:管理会计的思维模式发布时间: 2024-01-27 来源:地理信息领域

  传统的会计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于是开始注意到了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着重于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与传统都属于会计系统,但也注定存在着一些差异。管理会计师PCMA项目由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推出,对财务专员来管理会计职业能力进行认证,广泛受到了社会上关注。超过20万人报考,15万人持证。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不仅体现在工作目的和内容上,更体现在思维方法上。财务会计注重“向后看”,管理会计注重“向前看”;财务会计提供综合性信息,管理会计提供细节性信息;财务会计遵守会计准则,管理会计则要在处理过程中符合逻辑;财务会计的工作涉及基础财务,管理会计的工作涉及经营活动。

  在当下,我国有2000万的财务从业人员,然而却又1500万的财务专员在从事基础财务工作,想要让这些基础财务专员转型从事管理工作,那么一定要先改变他们的财务思维方式。

  有专家认为,未来十年内,会计行业的人才结构将发生根本转变,在科技技术的影响下,初步预估大约会有60%的普通财务会计被迫面临失业或转行。因此“财务会计”必须向“管理会计”转型,否则中低级财务会计专员将被管理会计人才取代。

  首先,说一下财务思维,自己觉得这是个很泛的叫法,不是一个专有名词,比较难给它定义。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分工日益细化,财务工作包含的内容被分解到各个不同的岗位:收银岗,资金岗,融资岗,应收会计,应付会计,总账会计,报表会计,还有分析岗,税务岗,成本岗,费用岗,甚至专门的开具发票岗,稽查岗,等等不一而足,都是财务工作范畴,这么多的不同岗位,很难想象他们会有一致或者雷同的思维。

  泛泛而谈的话,财务思维可能会是财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非常需要的一种思维或习惯。比如作为一个会计,每面对一笔业务,他的想法是该如何做账,应该借什么,应该贷什么,科目明细是否会有错误或重复,辅助科目是否恰当,月底要不要结转或者分期,对资产负债和损益会有什么影响等等……

  不同的财务工作者会有不同的思维惯性,但一路走来,我们得知以下12个财务思维是财务人所一定要具有的:

  请看这张图,在这个框的左边,是业务人员的视角。业务视角讲究的是过程,但是我们财务视角讲究的是结果,因此无论有哪些业务的变量,最后都希望体现在一定的财务变量上。财务变量请看右边这个框,就是收入的上升,利润的增加,现金流变得充裕。资产质量得以提高,负债得以控制。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其实有一套非常著名的工具,叫做平衡记分卡的工具,相信各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经理都听说过这个工具。

  这个工具的作用是什么?使得具体的业务变量,跟我们的财务变量对应起来,把战略落实。这个平衡记分卡最高级别的就是财务变量。在财务变量下一个等级是客户方面的变量。就是说我们为了追求好的财务绩效,必须要服务于顾客,要去了解市场。然后在这市场的下一个维度,是我们业务流程的问题,具体的业务流程来支撑我们的顾客,支撑我们的产品,最后一个维度是学习跟发展的维度。每一个维度都会有每个维度的一些指标。

  这个工具的作用就是将我们的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分解成具体一些业务指标,让业务指标跟我们战略性目标,以及财务性目标能够顺利的对接。

  举个例子。我去饭店吃饭,要了一碗饭,份量非常多,吃不完,在同类饭店里也是很多的。这时候我跟服务员说能不能把饭量减少一半,少收一半钱,但是服务员说饭店规定不可以,那我就选择不要那碗饭了。

  从这个例子我们大家可以看出来,一个公司业务变量再优秀,如果是不能顺利的转换成财务变量,那这样的业务优化可能是不持续的。就像我刚才所举的例子,这个饭份量是很大,但是从顾客的角度来讲,他不需要这样的量,因此公司收不到钱,像这样的就叫做没有绩效。财务思维第一个特征,就是一定要强调财务的结果。我们把它叫做结果导向性的思维。

  这张图反映的是各种财务变量之间的一种关系,从中可以看的出来,任何的财务变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比如说一个公司的收入情况,它会受到公司资产的制约。这个资产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到收入,但同时收入的增加也会影响资产的增减变动,资产也会影响到债务,那负债就会有增减。我们的收入变动了,利润可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利润变动会导致现金流变动,现金流变动会导致公司的净资产发生变动。所以这个思维叫做整体性的思维,因此我们在优化财务变量的时候,一定要联系起来去看。

  假设我们公司未来的目标是要大幅度提升公司的收入,于是公司就去为这样的一个东西做准备,要去购置相应的资产。资产多了就会引起债务的增加。债务增加,就会有费用,可能会出现一些借款费用,就会影响到利润。最后可能会使得公司资产负债率上升,同时由于债务成本特别高,公司的利润不一定会同比的上升,所以我们任何一个业务,都会影响到多个财务变量。一定要用整体性的思考方式,要用联系性的思维方法,来解决公司的业务和财务的问题,千万不可孤立的去看待任何一个变量。

  方案的一左一右,就可以给企业节税几十万元!这称为会计做账的左右思维!优秀的财务专员一定是让老板做选择题,而不要让老板做问答题!每次带着几种方案去谈,详细阐述其优劣区别,还可以附上你的意见,这样才是老板的得力帮手!

  财务要有足够强的专业的能力。想让老板信任你,你得表现出足够强的专业能力。切记:无论私人关系有多好,你不可以真正解决摆在他面前的难题:他还是无法信任你!

  通过服务于业务来节税!财务还要服务于老板!财务要有学会积极主动回应老板的能力!

  老板事务多,你的积极回应,会让他了解到任务的进行程度,让他感觉到一切尽在他掌控之中。给老板带来这种掌控感是很重要的。掌控感是很重要的,及时向领导汇报你的工作进度,在职场中是很重要的,让管理层对未来结果可控,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你的财务工作上的能力的体现!

  又叫做:财务第六感!业务敏感度好多私营企业的老总由于经营企业多年,也逐渐形成了很强的财务敏感度。他能清楚的记住所经手签字的每一笔付款支出!数字的敏感度,会计不仅仅要提供数字、更要提炼数字!财务专员要对数字的诚信负责。你的数字反映了你的诚信。可提供真实的信息,是件不容易的事儿。需要拨开层层迷雾……信息的披露,有点儿像财务专员手中的利器,说点什么,怎么说,会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杀伤力。

  税务局在稽查某某公司账面时,发现2016年有四次购买服装的凭证,合计金额46.8万元。

  不认可劳动保护用品,因为服装都是送给员工个人了,应并入职工工资薪金,补交个税近2万元,同时罚款0.5倍!

  因此:企业一定找到证据来佐证服装不是送给员工个人的!服装属于公司财产!而且与公司经营有关!

  学习就是借力!会计一定要终身学习:做会计不要怕麻烦别人、而是更要学会主动的麻烦别人!

  财务要有高度灵活性的能力。财务不是死板的。真正的财务高手是很灵活的,可以应企业所需,将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灵活处理,使之成为可能!

  财务人员及时关注、解读最新税政,更要知悉政策背后的东西,进而达到熟练运用政策的能力,实现政策的前瞻性。

  会计人员如行走在钢丝上的演员,稍有不慎,就会跌入犯罪的深渊。有人形容会计工作是“挣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这样的吐槽既有会计人的心酸,也有无奈。

  前不久,山东一家公司在武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价税金额合计2677万元(其中税款达389万元),该案件被法院审理判结,企业负责人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被追究刑事责任,但不知情的的会计也被判刑3年!

  财务人员一定要记住:做好帐、开好票、报好税,平平安安做个会计人,让企业放心、也让家人放心!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惯性思维,财务工作也不例外。

  个人觉得财务工作进入的门槛,并不完全是由“专业技能”所决定的,“财务思维”同样具备一定的门槛效应,这个门槛挡住了一部分人进入财务工作领域,同时阻碍了更多人在这样的领域里进入更高的层次。

  要知道大凡领导岗位都不是什么专业岗位,而成就其价值的恰恰是他的领导思维,这点对于财务工作也同样适用!

  企业收入越多,利润就越高,这个命题显然是不成立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有可能我们为了追求高的收入,公司可能会进行扩张,会招更多人来做事。也有一定的可能背负更多的债务,导致公司的费用大幅度上升,最终可能会超过收入的增长百分比。就会导致利润不成正比的一种变化。

  这个问题的根源出在啥地方?我们的角度来看一下,收入是什么活动的结果?这里一定要清楚,收入其实是战略和经营的结果。

  为企业选择正确方向,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根据战略进行经营活动,从而获得收获。

  但是跟收入相配比的还有支出,支出就不是战略和经营的结果了,而是公司管理的结果。

  管理其实就是要追求最经济和最适合的方式来达到公司的目标。管理是为战略服务的,所以如果管理没有服务好战略,就会出现支出极大的增加,收入增加赶不上支出增加,最后导致公司的利润并不是非常理想的情况。

  在财务里面,有没有一套报表来反映以上提到的关系?当然有这样的报表,也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报表,利润表。请看我们下面这张图片。这张图片是利润表的逻辑结构,左边反映的公司的各项收入,右边反映公司经营管理的成本。

  营业收入减去经营成本。这一个数字越大,表明公司产品的竞争力越强,或者说市场的独特性越强。

  为什么?比如说像茅台酒,成本10块钱可以卖到100块钱,所以毛利率就90%。因此这个酒一定是一个市场竞争力非常强的产品。

  毛利减掉期间费用。这个盈利既反映出我们产品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也反映出公司一项管理能力。

  一般来说,对于正常的公司来讲,盈利都要为正,如果是盈利是负就表明这个公司是一种入不敷出的状况,是特别不好的一种情况。

  决定收入的并不是资产的规模大小,而是资产质量的高低和资产周转的快慢,以及商业模式是否优化。

  例如我的公司有一大批货物,质量低,卖不出去,这样就产生不了收入,公司就被滞缓了。

  前段时间阿里公布了一张图。就是沃尔玛花了54年的时间,雇佣了220万名员工,达到了三万个亿的出售的收益。但是阿里巴巴?13年,8000名员工就做到了,资产规模小于沃尔玛。所以我们大家可以看的出来,同样都是3000万亿的收入,但是两个公司的资产规模却非常的悬殊,那是怎么回事?主要是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的经营业绩越来越不取决于我们财务报表里面的有形资产,而是越来越取决于财务报表以外的一些无形的资产。

  所以,这是新商业模式的设立。公司是如何来反映这一切的?我们要通过一张资产负债表来反映这个事。

  资产负债表的左边,反映的是我们公司具体化有哪些资产。右边指所有者的权利利益。加起来就是公司的资产。

  货币资金、应收帐款、存货,这三种资产是公司正常运营过程中是要转化的。由货币资金变成存货,再由存货变成应收,再由应收变成货币资金。我们大家可以通过下面这个图来表达这样的过程。

  这个图反映的是我们固定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和这些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刚刚说了,包括应收,包括货币资金,包括存货,它们三者之间有这样一种循环的关系。这三者循环一旦中断,那公司的经营过程就停止了。

  流动负债:例如短期的借贷。比如向银行借了一笔短期贷款,但是没有在规定日期还清,信用就会下降,多几次以后可能会影响企业今后的借贷,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

  非流动负债:例如长期的借贷。比如向银行借了一笔钱,为期20年,但是最后没有还上,银行有权对你的公司做破产清算,将你的公司拍卖,拍卖所得归银行所有,以保障它作为债权人的权益。

  股权融资的好处即引入一个股东给公司投资,但是这笔钱不需要归还。坏处也显而易见,会稀释公司的控制权。

  现金只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例如卖出商品但还未收到账款,表现形式即为应收账款。卖出商品得到现金,但立刻转而购买原材料生产存货等等。

  现金流量表,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将我们现金增减变动区分成了三种不同的活动。对于一个正常型企业来讲,经营活动现金流一般来说要是正数,为什么?经营活动现金流是一个负数表明是个什么效果?就是我们卖产品的收入,还没有我们采购物资的现金流出多。这个对公司来讲就是一个不好的信号。可能公司一般的情况不能产生现金了,就要靠外部一些输血,比如说像引入新的投资者,或者是变卖掉一些资产,比如说变卖掉股票,就像我们股灾的时候,很多投资者被迫割肉,割韭菜,就是在干嘛?我们现金太不充裕了,所以只能变卖这样的资产,就会导致公司经营过程遭到相应的损失。

  通过这个现金流量表,得到各种活动的现金关系,其实能成为我们判断正公司现金流正常与否的一个依据。